江蘇揚州寶應縣水產工作亮點紛呈 全人工馴化養殖鱖魚被央視報道 |
2019-02-19 11: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寶應日報 瀏覽量: 9032 次
我要評論 |
| 日前,記者從2018年度全縣水產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獲悉,2018年,寶應縣創新養殖模式、推進種養結合,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了漁業全面提質增效,水產工作亮點紛呈。
創新養殖模式,漁業增收取得新突破。開展多品種混套養殖。2018年,引進3萬尾優質蝦苗投放柳堡鱖魚養殖區,不增加額外飼料投喂,畝增產羅氏沼蝦30公斤,增效1500元。推進稻田綜合種養示范。抓住當前水稻種植增產難增效的契機,進一步加大稻田綜合種養的推廣力度,在廣洋湖、射陽湖、望直港、氾水4個鎮,新建8個稻田種養示范點,示范效果明顯。射陽湖206畝示范基地畝均收獲龍蝦205斤,畝產值4800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綜合種養的積極性。實施工業化循環水養殖。110平方米的流水槽進行全人工馴化養殖鱖魚試驗,收獲成品鱖魚4100公斤,每平方米出產37.5公斤,投入7.2萬元,產出24.2萬元,凈利17萬元,投資回報率達236%,相繼被新華日報、央視媒體報道,成為水產業新亮點,吸引了全國眾多單位學習觀摩。
注重科技惠農,服務民生再上新臺階。繼續實施科技入戶工程。2018年共舉辦科技培訓15期,培訓漁農民1500人次,發放水泵等漁用物資40萬元,推行“專家包鎮、指導員包戶、示范戶包塘”服務新模式,帶動示范戶增收1200萬元。開展病情測報服務。在8個重點養殖區設立病害測報點,測報面積26500畝,完成病害樣品檢測57例,及時掌握本地漁業病害流行規律,針對性地發布防控措施,有效避免了水產重大疫病的發生。嚴格落實油補政策。規范發放程序,核實補助對象,發放補貼資金1142萬元,惠及漁民2976戶。積極推進電子商務。
加大與京東商城、郵樂購、淘寶網合作力度,增寶應湖大閘蟹專賣店6家,電商12家,網上水產品銷售突破3億元。
強化質量監管,水產品質量安全有了新保障。注重源頭治理。建立漁用投入品可溯源體系,將全縣所有漁藥經營戶全部納入監測系統,實施掃碼銷售,確保漁藥經營來源清楚、去向明白。強化日常監測。根據水產品上市規律,科學制定藥物殘留檢測計劃,全年檢測常規魚、龍蝦600批次,杜絕有毒水產品進入市場,確保水產品藥殘合格率100%。開展集中整治。全年漁藥執法檢查40余次,專項執法1次,查處2起無獸藥經營許可違規銷售獸藥行為。推進基地建設。實施標準化健康技術,加大“三品一標”基地建設,新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家,申報無公害水產品98個,新增無公害生產基地5萬畝,完成11家無公害基地和產品的復檢換證。
加強資源保護,漁業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強力打擊非法電捕行為。全年開展打擊電力捕魚專項行動3次,接群眾舉報開展執法檢查48起,聯合各鄉鎮水產站組織夜間漁政執法巡查20次,累計出動執法人員800余人次,執法車、艇110輛(艘)次,立案查處電力捕魚案件38起,罰金3.86萬元。著力做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先后投入45萬元,購買優質水產苗種投放到全縣縣屬河道,有力促進了寶應縣漁業生態資源的修復。有力推進湖區“三退三還”行動進程。拆除網圍養殖6516畝,湖區水質提升明顯,漁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力幫扶光伏發電,完成漁光互補項目土地流轉面積1.75萬畝,落實升壓站征地7.33萬平方米,為實現12月30日前并網發電奠定基礎。為提高基地水面綜合利用率,幫助中標企業積極開展水產生態養殖,組織漁業科技人員實地進行池塘改造指導,科學設計養殖方案,并通過全國行業專家的評審認定。
注重人才培養,名師工作室取得新成效。科學制定名師工作室人才培育計劃,多次邀請科研院所及相關院校的專家教授來寶應縣開展科技講座和指導交流活動,與南師大學術博士研究生工作室合作開展疫病防控研究,建立河海大學海洋學院教學與科研實習基地,名師工作室工作成效顯著。1名考取了南師大在職碩士研究生,1名被確定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1名被評為寶應縣“寶地英才·百佳工匠”,1人被表彰為揚州市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十佳雙創典型”。
著力品牌打造,“寶應湖”光環呈現新輝煌。突出區域特色,成功申報寶應中華鱉、大閘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大手筆推進寶應湖水產品牌宣傳,央視七套農廣天地節目組兩次來寶專題拍攝水產養殖片“矯健大閘蟹,運動跑道魚”,展現寶應水產新形象。積極參展農洽會博覽會,“寶應湖”大閘蟹、“寶應湖”中華鱉再獲金獎,工廠化室外水循環養殖系統設備榮獲“創新獎”。(郝達玲)
 |
|
|
|
資訊分類 |
 |
|
|
|
|